自然科学史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是c刊吗)
admin 自然科学 2025年08月04日 20:24:16 22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科研条件
- 2、席泽宗主要成就
- 3、关增建主要论著
- 4、鲁大龙主要论著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科研条件
截至2012年底,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共有在职职工120人,研究员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3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
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历史和规律,科技与社会、经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科技发展战略。作为中国科学院内少数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功能的研究实体之一,它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截至2013年11月,研究所设有三个研究室,并且拥有一个专业图书馆。
成立时间与地位:该中心成立于2009年11月,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机构,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
基本信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是由资深学者组成的科研机构,是中国唯一的多学科和综合性的科技史专门研究机构,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中国科技史的研究中心之一。领导团队:所长:廖育群。副所长:张柏春、汪前进。所长助理:王扬宗,负责协助管理日常工作。党组织:党委副书记:汪前进,负责党务工作。
学术培养与学位授予:在学术培养方面,该所自1978年以来已培养出众多硕博研究生,并与国外机构合作培养部分博士研究生。其学位授予点涵盖科学技术史和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则侧重于科技史与科技战略两个方向。
席泽宗主要成就
席泽宗的主要成就包括以下几点:创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研究机构:席泽宗是创建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的关键人物,这一机构的成立为中国科学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基础。
学术成就与荣誉:在天文学史领域有深厚造诣,对古代新星和超新星爆发纪录的证认及整理工作受到国际高度重视。长期从事天文学史的研究,涉足天文学思想、星图星表、宇宙理论、外国天文学史等重大方面。为中国科技史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贡献精力和才智,是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综上所述,席泽宗院士在科学史和天文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工作不仅丰富了人类对新星和超新星现象的理解,也为科学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数十年来,席泽宗在天文学史领域辛勤耕耘,取得显著成就,著作丰富。他著有《科学十论》,在天文研究方面,与郑文光合作的《中国历史上的宇宙理论》一书是该领域的唯一专著,已译为意大利文在罗马出版。席泽宗对中国古代宇宙理论有深入研究,从60年代起,他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浑天、盖天、宣夜等学说的论文。
席泽宗星的发现不仅是对席院士学术成就的肯定,也是对我国天文学研究的重要推动。他的研究成果,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天文学领域的道路,激励着后继者们继续探索宇宙的奥秘。席泽宗院士的名字与这颗星紧密相连,象征着他对科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将永远铭记在天文学的历史长河中。
关增建主要论著
以下是关增建教授的主要论著概览:《祖冲之对计量科学的贡献》发表于2004年第一期《自然辩证法通讯》。在《自然科学史研究》2004年第1期中,他探讨了王充对天地相对尺度的理解。
关增建,指南针理论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自然科学史研究,2005年第2期。
江晓原的部分论著目录如下:《12宫与28宿——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由韩国Bada出版社出版,2008年。霍斯金主编,江晓原、关增建、钮卫星译:《剑桥插图天文学史》,由台湾如果出版社·大雁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8年。
近年来,该系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3项,获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2项;此外,夏中义教授主持的“百年学案典藏书系”已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鲁大龙主要论著
1、鲁大龙主要论著包括以下几项:关于牛顿引力理论的研究:发表了关于牛顿引力平方反比定律的发现与证明的相关论文,这些论文分别发表在1994年和1995年的《自然科学史研究》杂志上。关于钱临照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发表了题为《钱临照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成果,该论文刊发于1996年的《中国科学史通讯》杂志。
2、鲁大龙教授在自然科学史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涵盖了牛顿引力理论、钱临照与中国科技史、月球运动理论等主题。其中,鲁教授对牛顿引力平方反比定律的发现与证明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论文分别发表在1994年和1995年的《自然科学史研究》杂志上。这些研究成果为理解牛顿力学的基石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凉面分类信息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